認識慢性阻塞性肺病 (COPD)

慢性阻塞性肺病 (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, COPD) 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,特點是氣流受限且不可逆,並伴隨肺部發炎反應。該病主要由長期吸煙或長時間暴露於有害顆粒及氣體所導致,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,甚至可能導致死亡。

研究顯示,全球 40 歲以上人口的 COPD 發生率約為 10% 至 20%,其中中國患病率約 13.7% (40 歲以上)、台灣約 6-10%、日本約 10%。在某些高風險族群 (如吸菸者、工業污染嚴重地區) 患病風險可能更高。

Nippon Kousei 日本厚生與您分享 COPD 的成因、診斷方法、主要治療方式及照護注意事項。

慢性阻塞性肺病 (COPD)

慢性阻塞性肺病 (COPD) 成因

COPD 的發病機制涉及多種因素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:

吸煙

吸煙是 COPD 最重要的危險因子。香菸煙霧含有數千種有害物質,會引起慢性炎症反應,導致支氣管狹窄、肺泡破壞,進而影響氣流通過。

遺傳因素

某些遺傳因子,如 α-1抗胰蛋白酶 (Alpha-1 Antitrypsin, AAT) 缺乏症,會導致肺部結構受損,增加 COPD 發病機率。

空氣污染及職業暴露

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 (如廢氣、粉塵) 及職業性吸入有害物質 (如煤煙、化學煙霧) 亦會增加罹患 COPD 的風險。

慢性呼吸道感染

反覆發生的肺部感染可能會加劇肺組織損傷,導致最終產生 COPD。

慢性阻塞性肺病 (COPD) 的診斷方法

COPD 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評估及肺功能測試,常見的診斷方式包括:

症狀評估

患者常見症狀包括長期慢性咳嗽、咳痰及氣喘感。隨著疾病進展,患者可能會出現活動耐受度下降及呼吸困難。

肺功能檢查

肺功能檢查是診斷 COPD 的黃金標準。測試結果顯示第一秒用力呼氣量 (FEV1) 與用力肺活量 (FVC) 的比值 (FEV1/FVC) 小於 70%,即可確診 COPD 。

影像學檢查

胸部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 (CT) 可協助排除其他肺部疾病,並觀察肺部結構變化,如肺氣腫的特徵。

血液檢查

針對疑似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(AAT 缺乏) 的患者,可進行血液檢測,以評估遺傳性風險。

慢性阻塞性肺病 (COPD) 的主要治療方法

COPD 無法治癒,但可以透過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來改善症狀、減緩疾病進展,並提高生活品質。

戒菸

戒菸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,能有效減緩疾病惡化。

藥物治療

支氣管擴張劑:如 β2 受體促效劑 (沙丁胺醇、福莫特羅) 及抗膽鹼藥 (異丙托溴銨) ,可減少支氣管痙攣,改善呼吸困難。

  • 吸入型類固醇 (ICS) :適用於伴隨嚴重發炎或頻繁急性惡化的患者。
  • 磷酸二酯酶-4 (PDE-4) 抑制劑:如羅氟司特 (Roflumilast) ,可減少發炎反應。

使用藥物前,請務必先和醫生確認副作用與風險。

氧氣治療

對於低氧血症患者,可透過長期居家氧氣治療來改善缺氧狀態,減少心肺併發症。

肺部復健

包括運動訓練、營養指導及呼吸訓練,可幫助患者增強體力,提高生活品質。

手術治療

在嚴重肺氣腫患者中,可能考慮肺減容手術或肺移植以改善呼吸功能。

慢性阻塞性肺病 (COPD) 患者可以使用呼吸器嗎?

慢性阻塞性肺病 (COPD) 患者「在特定情況下」可以使用呼吸器 (通氣輔助設備) 來改善呼吸功能,包括非侵入性正壓通氣設備 (Non-Invasive Ventilation, NIV)、侵入性機械通氣 (Mechanical Ventilation) 或長期居家氧氣治療 (Long-Term Oxygen Therapy, LTOT)。呼吸器可以幫助 COPD 患者在急性發作或晚期呼吸衰竭時改善症狀,但是否使用及何種方式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來決定:一般來說,輕中度 COPD 患者主要依靠藥物和肺部復健,而嚴重 COPD 患者在必要時會考慮非侵入性通氣或侵入性機械通氣治療。

非侵入性正壓通氣 (Non-Invasive Ventilation, NIV)

使用 BiPAP 的患者

非侵入性正壓通氣 (Non-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, NIV) 是一種透過面罩、鼻罩或鼻枕等裝置提供正壓通氣的方式,而不需要插入氣管內管或切開氣管。常見設備包括特殊機型的雙相正壓呼吸器 (BiPAP),患者於居家即可使用,可幫助排除二氧化碳、減輕呼吸負擔。適用於:

  • 急性呼吸衰竭 (如 COPD 急性加重導致二氧化碳滯留);
  • 慢性呼吸衰竭的夜間通氣支持 (如睡眠期間血氧過低或高碳酸血症)。

雙相正壓呼吸器有許多機型、均適用於不同疾病的患者,選購時宜多加留意。

侵入性機械通氣 (Mechanical Ventilation)

當 COPD 嚴重惡化、出現嚴重呼吸衰竭且無法透過非侵入性通氣改善時,可能需要插管並使用呼吸機來維持呼吸功能。適用於:

  • 嚴重呼吸衰竭 (如血氧極低、二氧化碳滯留嚴重);
  • 意識不清或無法維持有效自主呼吸。

長期居家氧氣治療 (Long-Term Oxygen Therapy, LTOT)

如製氧機或氧氣瓶。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「呼吸器」,但許多晚期 COPD 患者需要長期低流量氧氣 (如鼻導管給氧) 來維持血氧濃度,防止缺氧相關的併發症,如肺動脈高壓或心衰竭。

慢性阻塞性肺病 (COPD) 患者的照護注意事項

COPD 患者的日常生活照護至關重要,可透過以下方式減少病情惡化:

  • 預防感染:接種流感疫苗與肺炎疫苗,降低感染風險;也要避免人多擁擠的地方,減少接觸呼吸道病原。
  • 生活環境管理:避免暴露於空氣污染、粉塵及刺激性氣體。經常清潔室內織物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減少過敏原的影響。
  • 飲食與營養:維持均衡飲食,適當補充蛋白質及熱量,以維持身體機能。避免過量鹽分攝取,減少水腫發生。
  • 呼吸運動與康復訓練:進行規律的呼吸運動,如噘嘴式呼吸 (Pursed-lip breathing) 與橫膈膜呼吸。我們也建議參與肺部復健課程,增強心肺耐力。
  • 藥物依從性:按照醫囑使用吸入劑及藥物,確保療效。請定期回診,監測病情變化。